天長市揚劇團(紀錄片)
天長揚劇團是安徽省僅有的兩個專業揚劇團之一,始建于1951年。吳艷秋、岳佩峰等老一輩著名演員,曾為天長揚劇團創造了許多輝煌業績。40年來,天長揚劇團幾經坎坷,幾經興衰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,揚劇團銳意改革,立足農村,步入了社會、經濟效益雙豐收的振興之路。
幾年來,揚劇團跑遍了全縣的村村隊隊,鄰省鄰縣的廣大農村也遍布他們的足跡。劇團演員的名字也隨之為所到地區的農民觀眾所熟知,劇團和農民的感情日益加深。1990年冬季的一個晚上,該團趕到湖濱鄉演出,其時天上飄著雨雪,但場外還有300多名觀眾要進場,演員不顧一天的轉點、裝臺、演出的疲勞,又為他們加演了一場,直到凌晨一點多鐘才休息。由于全心全意地為廣大農民群眾服務,所以,每到一地,都有群眾自發地燃放鞭炮歡迎。在長興鄉演出時,農民群眾還給劇團送來了一塊匾,贊譽“藝苑開紅花,天揚吐芬芳”。1991年春,江蘇省儀征市楊壽鄉開人代會,想邀請揚劇團去演出,劇場經理張久國到處找天長,并一直追到仁和。每年插秧結束和年根腳下,揚劇團總要收到二三十個鄉鎮劇場發來的邀請書。
天長揚劇團長期扎根在農村演出,不僅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,還使劇團的演出場次、經濟收入得到了不斷增加,從1985年的年演出184場、分成收入2.8萬元,直線上升到1990年的年演出341場、收入15萬元。1991年1~4月演出156場,收入7.45萬元。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,極大地振奮了全體演職員的精神,劇團出現了人心穩定、上下團結、士氣高昂的局面,藝術生產、演出的積極性也調動了起來,其時,揚劇團每年都能排出4~5臺新戲,演出時間10個月以上,行程超萬里。劇團的裝備也大有改善,群眾風趣地稱他們為“三新”劇團(人新、戲新、裝備新)。在廣闊的農村,揚劇團終于找到了失去的繁榮。
天長揚劇團的演出深受農民群眾的歡迎,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靠“質量第一,信譽至上”。他們把藝術質量當成劇團的生命,把認真負責當成起碼的職業道德。
劇團絕大多數青年演員來自鄉級民間劇團,為了帶好這支隊伍,天長先后選送9名青年演員到江蘇省戲校揚劇班進修、拜師。為了提高整體水平,又先后聘請名演員、導演、戲校講師、教授21人次來團教戲、排戲,舉辦各種短期訓練班。僅人才投資一項,就花去3.4萬元?,F在,劇團生旦凈末丑,行當齊全,四梁八柱已經形成。其中有三四個演員在省級藝術節上多次獲獎,在揚劇流行區享有盛名,如青年男演員濮玉清,他戲路寬,表現力強,每到一地,觀眾總要他在戲前或戲后演一段,不然不肯離去。青年花旦徐愛萍,原是鄉級“民營”劇團的演員,現已成為本團的頂梁柱,她的演唱聲情并茂,生動傳神,著名揚劇表演藝術家華素琴破例收她為關門弟子。青年小生尹樹桐,瀟灑俊逸,唱腔甜潤,其“金派”唱法使許多觀眾為之傾倒。除了以上“三秀”,一批二三路配角也各有特色,觀眾稱贊我們“主次和諧,藝術水平整齊,好聽耐看?!?br/>
為了做到劇目常新,揚劇團長期約請數名團外編劇為劇團寫戲,從而使劇目題材多樣,滿足了各地觀眾的多種需求,提高了上座率。有些劇團不愿排現代戲,生怕賠本不上座,而天長看準時機排了宣傳禁賭的《麻將啊麻將》、宣傳計劃生育的《盼兒記》,演出時到處受到群眾的歡迎,實現了兩個效益的俱佳。關塘鄉的一位領導看了演出后曾深有感觸地說:“一場計劃生育戲,遠遠超過我們幾場報告!”
由于堅持質量第一,信譽至上,幾年來,揚劇團共收到鄉級黨政機關和農民群眾贈送的錦旗、紀念匾達50多件,觀眾親切地稱他們為揚劇“小百花”。
這幾年,天長揚劇團多次參加了省以上舉辦的藝術節、大獎賽,如現代小戲《訓草人》1987年在安徽省首屆藝術節上,被專家譽為“精品”、“珍品”,榮獲演出獎,劇中兩個演員分別獲得二等獎、三等獎。1988年《王瞎子算命》等揚劇參加上海揚劇廣播電視大獎賽,在高手如林,競爭激烈的情況下,奪得了白玉蘭銀獎,兩個優秀表演獎和一個新秀獎。同年參加江蘇省首屆揚劇節,兩個現代小戲獲優秀演出獎、兩人獲優秀表演獎,加上音樂、舞美,共獲集體、個人11項獎,為本屆揚劇節獲獎最多的劇團之一。1989年大型古代傳奇劇《情魂》被選調參加安徽省第二屆藝術節主會場演出,獲演出獎、創作獎、舞美獎,一人獲優秀表演獎,兩人獲表演獎?!肚榛辍泛土硪粋€創作劇目《寒梅怨》,一年內分別演出146場、123場,1991年被省文化廳授予“百場獎”、獎金1萬元。中國唱片社上海分社還把《情魂》(全?。┖蛡鹘y小戲《王瞎子算命》(全?。?、《龍女情》、《斷太后》(片斷)制成盒帶,全國發行,天長由此進入了全面振興的黃金時期?!吨袊鴳騽 ?、《安徽新戲》、《文匯報》、《解放日報》、《新民晚報》、《安徽日報》《文化周報》等國家級、省級報刊先后對該團作過報道。
1991年11月1日,作為團長的施志勤代表天長揚劇團參加了“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表彰大會”,受到江澤民、李瑞環、李鐵映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