泗縣泗州戲劇團
1952年,長期活躍在農村的馬(友保)家班子、王(玉芝)家班子、錢(宰香)家班子、許(開金)家班子、李(蘭亭)家班子,開始進城組建劇團。1954年泗縣縣委、縣政府正是將群眾自發組織的“新興劇團”更名為“泗縣泗州戲劇團”。從此,泗州的“拉魂腔”被正式定名為泗州戲。在縣委、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泗縣泗州戲劇團,以齊全的設備、嚴整的陣容、優美的唱腔正式登上城市舞臺,并在省、市乃至國家的多次文藝調演中屢屢獲獎。尤以為榮的是:著名泗州戲演員李寶琴,當選為安徽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;1957年5月,安徽省組織劇目赴京匯演,泗縣泗州戲劇團優秀小生馬方元與泗州戲名旦李寶琴(當時,李寶琴已經調到省新成立的泗州戲劇團),在中南海懷仁堂聯袂演出的傳統神話戲《打干棒》,受到毛澤東、周恩來、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;2002年,泗縣泗州戲劇團編排的小戲小品《三結合變奏曲》進京演出獲銀獎;同年5月,排演的《二嫂上轎》獲曹禺戲劇節小戲小品一等獎,2005年5月,該劇又在中央電視臺第五屆CCTV小戲小品大賽中獲優秀獎,周德平、吳桂英、王懷彬、姚玉友分別獲優秀編劇獎、優秀導演獎、優秀演員獎,王娟獲最佳女演員獎。泗州戲在新時期,譜寫了新的篇章。
長期以來,泗縣泗州戲劇團在宿州市委、市政府和泗縣縣委、縣政府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,一直活躍在皖北城鄉各地。該團辦公、排練設施良好,人才濟濟,有流動舞臺大篷車、客車各一輛,音響、燈光、道具、電子字幕機等設備齊全。目前,該團在縣委宣傳部、文化局的正確領導和精心組織下,正在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,為黨和國家全面建設新農村、構建和諧社會而弘揚正氣,唱響主旋律。每年除完成節慶、納涼晚會等演出任務外,還堅持送戲下鄉200場以上。
2006年,泗州戲被國家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。同年被安徽省文化廳、省文聯授予“泗州戲之鄉”稱號。
2006年10月17日至22日,中共泗縣縣委、縣政府成功舉辦首屆中國(泗縣)泗州戲文化藝術節。
“清風播四遠,萬里送芬芳?!?/p>
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,泗州戲這塊文化瑰寶,正在不斷發揚光大,以頑強的藝術生命力,為推動泗縣乃至黃淮地區的“三個文明”建設繼續做出積極的貢獻,鑄造新的輝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