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dd id="s7gla"><noscript id="s7gla"></noscript></dd>
  • <rp id="s7gla"><acronym id="s7gla"><u id="s7gla"></u></acronym></rp>

    <rp id="s7gla"></rp>

    <button id="s7gla"></button>
  • <tbody id="s7gla"><optgroup id="s7gla"><video id="s7gla"></video></optgroup></tbody>
    <tbody id="s7gla"></tbody>
  • 安徽日報:徽劇 襲古創今養新根

    發布時間:2022-07-11

    安徽老鄉,莫非你還沒聽過徽???新中國成立后才定名的徽劇,前世可溯源至元明時期的“徽腔”,對國粹京劇演變產生了深遠影響。從前,這古老的本土劇種,借由徽商、徽班一次次向外輸出精彩安徽文化。如今,承載重文化積淀,徽劇庚續傳統、培養人才、創新發展,努力綻放別樣青春。

    7月8日,《安徽日報》“戲曲如何致青春”系列報道推出《徽劇 襲古創今養新根》,現予轉發。

    640.png

    徽劇如何擁抱年輕人


    ——專訪安徽省徽京劇院院長趙純鋼

         

         安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出:“傳承發展黃梅戲、徽劇、花鼓燈等傳統藝術”。如何發展弘揚徽劇這門江淮本土藝術,成為安徽省徽京劇院和徽劇傳承人們在新時代的必答題。如何答好這道題,近日,記者就此專訪了安徽省徽京劇院院長趙純鋼。


    “徽劇”就在我們身邊


    安徽日報:很多人知道徽劇是安徽的藝術特產,是京劇的前身,但對這個古老劇種的淵源、內涵了解不多,能否給我們簡單普及一下?


    趙純鋼:徽劇,原名“徽調”“二黃調”,1949年后定名徽劇。不但國粹京劇是在徽劇的基礎上演變形成,南方的一些地方戲,也都與徽劇有著淵源關系,其影響幾乎遍及全國。1956年,“安徽省徽劇團”在徽州籌備成立;2005年安徽省徽劇團與安徽省京劇團合并組建為現在的安徽省徽京劇院。


    提起京劇,普通觀眾可能會想到《貴妃醉酒》《霸王別姬》等傳統劇目;提及昆曲,不少人想到《牡丹亭》;說起黃梅戲,《天仙配》《女駙馬》的經典唱段,許多戲迷、票友耳熟能詳,都能哼唱幾句……而對安徽本土地方戲“徽劇”,很多觀眾卻有生疏感。讓更多觀眾走近徽劇,關鍵是推新戲、多演出。莎士比亞的名劇《麥克白》,不少觀眾都知道,我們創作的徽劇《驚魂記》就是根據《麥克白》移植改編而來。當然,為了讓《麥克白》的故事能夠和徽劇更好融合,我們將故事背景移植到了我國春秋時期,演繹了一位英雄人物子胤面對權欲的誘惑,最終走上了自我毀滅之路的故事。


    戲曲藝術產生于群眾中,必須透過舞臺,穿越時空走向當下。像我們的原創大型徽劇《徽班》《包公出山》,復排的大型徽劇《劉銘傳》等,這些重磅作品承載著沉甸甸的華夏文化和安徽地方文化。在我看來,徽劇一直在我們身邊,一直在舞臺閃耀,我們要努力推動讓更多人走近它,感受它的光彩、魅力。


    人才缺乏成發展掣肘


    安徽日報:隨著光陰流轉、時代變遷,戲曲發展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,當前徽劇的發展遇到哪些挑戰呢?


    趙純鋼:安徽衛視有檔電視欄目叫《相約花戲樓》,我常去做評委,長期觀察發現,票友表演京劇、黃梅戲等劇種居多,演繹咱們本土徽劇的,說實話,沒有其他劇種的票友多。這是個票友打擂的舞臺,也從側面說明,咱們徽劇受眾還是偏少,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有點“小眾”。如何讓更多觀眾、尤其年輕觀眾走進劇院聽徽劇,是我們多年來思考和努力的方向。


    其實,徽劇“小眾”的背后原因,不是不出彩、沒內涵,觀眾欣賞不來,歷史上它曾輝煌過,對咱們的戲曲文化、藝術教育,都有著深刻影響;主要還是因為人才匱乏。放眼全國,多少演員能演徽???回頭看看省內,6000多萬人的人口大省,有幾個徽劇團,又有多少人選擇從事徽劇這個行當?咱們劇團培養了一些人才,就這門藝術在歷史新時期發展弘揚的人才需求而言,還是遠遠不夠。


    盡力讓年輕人做“主角”


    安徽日報:“徽劇”作為安徽文化的重要載體,是安徽文化一張響亮的名片,怎樣在文化多元、異彩紛呈的當代“引流”更多年輕人?


    趙純鋼:讓年輕人做“主角”。多年來,我們想方設法,讓舞臺上的孩子們堅信徽劇的明天會更好,讓舞臺下更多的年輕人走進劇院,感受徽劇舞臺的魅力、風采。


    近年來,我們在培養年輕傳承人方面,是鉚足了勁、想盡了法子。為滿足傳統戲曲發展對于傳承人才的迫切需求,咱們劇院和安徽藝術職業學院2016年合作開展“徽京班”,招錄了57名以徽劇為主要培養對象的學生,這些孩子是徽劇未來發展的希望。從省內的國家級、省級非遺傳承人,到“千方百計”從省外兄弟院團請來的優秀專家,他們2017年到2020年連續4年對孩子們實施暑期培訓、“傳幫帶”沉浸式教學。通過集訓,孩子們在基訓功、毯子功、身段功、唱腔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提高,效果顯著。目前,這些徽劇的好苗子已進入劇院開展工作。截至目前,劇院在徽劇方面已形成了“老中青少”的人才梯隊,并在持續完善中。


    為更好地傳播普及優秀傳統文化,劇院還先后與合肥市13所小學開展了京劇、徽劇特色班,編撰了專門針對小學生學習的徽劇教材,在戲曲藝術進校園活動中作出典范。有不少孩子就是因為“戲曲進校園”認識、了解徽劇,走進了劇院;有的孩子愛上了徽劇,甚至報考咱們的“徽京班”。


    接下來,劇院將持續人力資源投入,鍛造一支出類拔萃的徽劇人才隊伍,營造良好的創作氛圍,多排戲、排好戲,傳承好、發展好咱們的徽劇,講好安徽故事、中國故事。




    掃描二維碼用手機瀏覽
    0
    +1
    日无码欧国产
    <dd id="s7gla"><noscript id="s7gla"></noscript></dd>
  • <rp id="s7gla"><acronym id="s7gla"><u id="s7gla"></u></acronym></rp>

    <rp id="s7gla"></rp>

    <button id="s7gla"></button>
  • <tbody id="s7gla"><optgroup id="s7gla"><video id="s7gla"></video></optgroup></tbody>
    <tbody id="s7gla"></tbody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