話劇能否和戲曲融合出“中國戲劇”? ——看話劇《徽商傳奇》的感受
中國話劇民族化,是中國話劇幾代人的追求。近年來,這樣的追求漸成潮流,盡管在追求的路上絆絆磕磕,主要是中國戲曲確實太博大精深了,追求到真諦著實不易。但是,追求者的隊伍一直連綿不斷。近日,驚喜地看到由安徽省話劇院演出、黃維若編劇、查明哲和朱海燕導演的《徽商傳奇》,在中國話劇民族化上走出了趨于成熟的一大步。
中國話劇民族化,是一個比較大的話題,需要學者專家系統來論述。我個人僅從中國話劇向戲曲學習這一角度有所感悟。
中國戲曲有一套非常成熟的體系、從劇本到表演到舞臺設置,都有其美學原則,而且這些美學原則,千百年來,為中國觀眾所接受,形成了觀演之間的美學共識。中國戲曲這種美學原則,為世界戲劇人所驚訝。中國戲曲美學,和西方戲劇美學有比較大的不同,所以,當西方人看到中國戲曲時,往往大加贊美。中國戲曲有這樣為世界戲劇界所稱道的戲劇美學體系,中國話劇人如果不從中國戲曲中學到中國文化的真諦,真是莫大的遺憾。同時,我也認為,中國話劇,只有學到了中國戲曲的真諦,才能使中國話劇在世界戲劇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,甚至我認為,能夠被世界戲劇接受的中國戲劇,很可能就是用中國戲曲方式演出的話劇,可以直接稱為“中國戲劇”。
中國話劇向中國戲曲學習什么?我看首先從形式上學習并不為錯。中國戲曲的程式美,既然成為了一個體系,我們為什么不先從這方面入手學習呢?如同學習中國書法,首先要把字的間架結構整明白了,入筆、行筆、收筆這些法度整明白,先把字寫的規范了,這是基本要求,然后,再去研究字外功,把字寫出自己的風格特點。
以往看到的話劇向戲曲學習的劇目,往往是在話劇中加上幾段中國戲曲的武打,或者讓演員學上幾段中國戲曲的身段。這樣的戲,觀眾看著不舒服,所以感覺這樣的中國話劇民族化有些生拉硬套。
《徽商傳奇》則不然,它是一個整體上向中國戲曲全面學習的劇目。首先,黃維若老師寫的劇本就很有中國戲曲結構特點,劇中人物生、旦、凈、末、丑,行當齊全。兩個串場的人物,亦歌亦舞,把整出戲以戲外人的身份連接得非常得體。劇中,用了大量了徽劇唱段,即有安徽地域特點,又有中國戲曲美感。導演查明哲是前蘇聯的戲劇博士,但他對中國戲曲非常熟悉,導演過評劇《我那呼蘭河》等多部戲曲作品,受到業內充分肯定。在《徽商傳 奇》,他運用了多種戲曲表現手段,如:人物自報家門;明揀場;鑼鼓點;一桌兩椅的靈活移動;演員說臺詞的戲曲念白味道等,都讓觀眾欣賞到一臺有中國戲曲特點的話劇。還有那些唱徽劇的歌隊,不但有中國戲曲特點,還有古希臘戲劇歌隊的感覺。所有這一切,都緊緊圍繞劇情展開,圍繞刻畫人物進行。觀眾在看戲的時候,很快相信了舞臺上夸張的表演是符合舞臺上的人物身份的,這就是話劇吸收戲曲化為新戲劇的成功。
《徽商傳奇》還有一個特點給我深刻的印象,就是它追求的喜劇風格。查明哲導演一直被認為是“殘酷導演”,他的戲以拷問靈魂為觀眾所熟悉。從他為遼寧人民藝術劇院導演的《代理村官》開始,我發現他開始在追求一種喜劇風格了。這讓我很覺得意外,按說一個藝術家,藝術風格形成后,是不容易再另辟磎徑的。因為那樣弄不好會失掉自己原來的風格,又形不成新的風格,是有些危險的??墒?,查導現在這樣做了。我想這是“藝高人膽大”,這來自于他對自己的自信,又來自于他對中國戲曲的深刻理解。中國的戲曲劇目,大多數是有著喜劇橋段的,原因可能是要吸引觀眾看著輕松。就是悲劇中,也有不少的喜劇情節,這是中國戲曲的特點之一,查導明白這一點,敢于向自己已經被觀眾認同的導演風格挑戰,確實令人敬佩?!痘丈虃髌妗分械南矂∈址?,從劇情設置到表演風格,都比《代理村官》成熟了許多。當年齊白石六十變法,終成一代巨匠?,F在查導六十變法,前途不可限量。他和朱海燕聯手導演的《徽商傳奇》會成為中國話劇戲曲有機結合形成“中國戲劇”的開路先鋒。
一出好戲,一出探索新的演出形式的好戲,最終要靠演員來完成。我欣喜地看到,安徽省話劇院有一臺好演員。按說,經過文化體制改革的折騰,國有劇團好的演員已經不多了,可是《徽商傳奇》的演員著實不錯,他們居然還有看著比較舒服的戲曲作派,這是很不容易的。扮演程夢溪的劉建福是個年輕演員,他帥氣、儒雅,又不失風趣,這是一個有潛力的好演員。扮演汪鶴亭的周建設沉穩、有度,很好地把握了戲劇的尺度。汪鶴亭向程夢溪交待“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”一段堪稱全劇“戲膽”,令人過目不忘。還有李青臨扮演的詹秀秀,把個小花旦演的活潑可愛,為全劇增色不少。
看過《徽商傳奇》,我想:中國的話劇演員,都要學習一些戲曲的基本功,這在以后塑造人物中,是有大用處的。 期待更多的有中國戲曲神韻的話劇——中國戲劇出現。
版權歸作者所有,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。
作者:? 李龍吟
本文網址:http://www.radicalfreak.com/lyceum/comment-detail?id=5
更多話劇《徽商傳奇》的評論
在此作場——看話劇《徽商傳奇》
話劇能否和戲曲融合出“中國戲劇”? ——看話劇《徽商傳奇》的感受